一是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分化、同時中國因素增強,導致過去一年來香港市場受內地股市的影響程度相對而言高於海外市場。
統計資料顯示:恒指與上證綜指的相關系數是0.94、與標普500指數的相關系數是0.73(而對比過去5年的歷史資料,相關系數分別為0.52與0.64)。近日中央權威人士明確為宏觀調控定調,表示「去槓桿,要在宏觀上不放水漫灌,在微觀上有序打破剛性兌付」。由於第一季度貨幣和信貸增長較快,其中M2同比增長13.4%(去年底為13.1%),人民幣貸款餘額同比增加4.6萬億、增長14.7%(去年底為14.3%)(數據來源:央行第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預計未來此種增速將無以為繼。
恒指與人幣匯率負相關性增
央行同時指出,3月份人民幣對美元平均波幅為0.17%,比2月份有所提高。由於「811」匯改後,恒指與人民幣匯率負相關性明顯增強(數據來源:彭博資訊),因此投資者需重點關注人民幣匯率變化,特別是隨匯率彈性增強而觸發的資本市場投資機遇與風險。
L型經濟 弱化市場回暖信心
二是近期權威人士對內地經濟L型走勢可能持續較長時期的觀點,弱化了投資者對市場逐步回暖的信心,大市交投進一步淡靜。港交所一季度日均成交722億,4月降至649億,5月前兩周續降至620億左右。近期港股借貸餘額有所回落,惟即月期指已破20,000,市場氣氛明顯轉淡。另一方面,恒指波幅指數(VHSI)近期回落至20點左右,而年初最高接近38,從一個側面反映市場預期並未進入「恐慌」狀態。
權威人士已明確表示,「避免用『大水漫灌』的擴張辦法給經濟打強心針,造成短期興奮過後經濟越來越糟」。總結以上,今年股票投資者從央行賺錢的可能性降低。波動市況下,投資者可繼續考慮在確保本金安全的前提下,利用結構性產品博取潛在收益。(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