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透視:人幣匯改不會停步
  • 2016-06-28 16:51
海通國際 杜勁松博士

不畏浮雲遮望眼。

近期海外媒體傳聞內地已停止人民幣匯率改革,姑且不論傳聞的來源與目的,市場數據往往更具說服力。從過去5年的歷史(數據來源:彭博資訊)看,人民幣中間價與離岸價的「咬合」程度日趨接近。統計分析顯示,去年「811」匯改前,兩者相關系數是0.85;匯改後,相關系數增加至0.89。

匯率彈性續增 更多市場力量

在政策層面,人民幣匯率改革市場化的基調從來沒有改變。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的基本國策,當然也包括匯率機制。央行在今年第一季度貨幣政策報告中,詳細介紹了新的以「收盤匯率+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為基礎的兌美元中間價形成機制,為市場提供了更清晰的信號。主動性、可控性和漸進性原則,從來也沒有改變過。

至於下一步匯改的重點和節奏,權威人士在5月初發表了非常重要的指引,即「匯市要立足於提高貨幣政策自主性、發揮國際收支自動調節機制」(《人民日報》2016年5月9日)。按照不可能三角關係的邏輯,由此可以判定人民幣匯率彈性將繼續增加,而且將更多由市場力量推動。所以,人民幣匯率改革怎麼可能如傳聞所說而停止呢?

將更重視改革措施出台時機

不僅如此,筆者相信內地在資本項目開放、資本市場改革等其它重大議題方面也不會停止,但是改革措施出台時機的選擇可能更為關鍵。有海外財經界人士總結出近期對全球經濟發揮重大影響的因素(縮寫為FOCBT),其中,F代表美國聯儲(FED)的加息進度,O代表油價(Oil Price),B代表英國脫歐公投 BREXIT ,T代表美國總統選舉(TRUMP),而C即代表中國因素(CHINA)。當今中國GDP全球第二、貿易總額全球第一,中國的任何重大改革措施已經不是純粹的國內事物,也必然會對全球經濟產生重大影響。匯率機制也不例外。(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