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PA採負面清單 打通粵港經脈
  • 2014-07-01 11:50
CEPA採負面清單 打通粵港經脈 
(2014年7月1日 經濟日報)

粵港地域相連,經貿合作歷史源遠,自內地改革開放30多年來,從「產業遷移」、「前店後廠」、「CEPA安排」、「前海合作」,到簽署《粵港合作框架協議》,兩地經濟融合依賴程度愈來愈高,已形成競爭優勢和很好的協同效應。 

廣東服務出口 遠遜北京上海 

下一步是兩地如何深化服務貿易合作,促進珠三角地區經濟再上一個新的台階。 

一、 粵港服務貿易合作潛力巨大 

根據世界銀行公布的統計數字,香港在全球經濟體中,服務貿易排名第16位,其中服務貿易出口排名第12位,服務進口排名第19位。香港在亞太地區排名第4位,顯示其在亞太區擔當着重要的商業和服務業樞紐角色。 

香港服務業佔香港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國內生產總值)的93%,服務貿易總額佔香港的GDP比重高達72%,長年以來依靠服務貿易順差彌補其貨物貿易之逆差。內地是香港最大的服務貿易夥伴,香港服務貿易出口到內地1999年佔其服務出口的比例為23.8%,2012年已上升至30%左右。香港服務貿易出口主要集中在四大領域,金融服務佔12%,旅遊佔25%,物流25%和商貿專業28%。 

廣東省作為內地人口大省,其人口超過一億,位居全球第11位。其國內生產總值佔全國的八分之一,財稅收入的七分之一,貨物貿易出口的四分之一。但是,服務貿易僅佔全國的15%,遠遠落後其貨物貿易出口,也相對落後於北京的21%和上海的32%,發展潛力巨大。 

上海自貿區出現 顯CEPA不足 

縱觀過去30年,廣東經濟突破性跨躍式發展的同時,也面臨一些的挑戰,廣東省的勞動力和土地價格已經上升。因此轉變經濟發展模式,實現產業升級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另外,廣東省與全國一樣,正在發展城鎮化,而城鎮化必須以消化農村勞動力為前提,新的就業崗位將從服務業中產生。因此深化粵港服務貿易合作,以合作促產業結構調整,以產業結構調整,帶動經濟新的增長和新的就業崗位。 

二、粵港服務貿易自由化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根據《粵港合作框架協議》提出的目標,粵港到2015年底應實現兩地服務貿易基本上自由化。時間緊,任務重。 

1. CEPA由正面清單改為負面清單 

CEPA(Mainland and Hong Kong 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在粵港經貿合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隨着國際投資貿易新的遊戲規則即將誕生,全球經貿關係和產品、服務鏈將重新布局。為此,國家設立了上海自貿區,並對全球公布了第一份「負面清單」,據悉,2014年版的上海自貿區負面清單將再度壓縮三分之一。CEPA作為粵港合作的標誌,如果仍然停留在原有的正面清單協商的話,顯然已事過境遷,為了在新環境下,加強粵港合作,特別是服務貿易合作,粵港兩地在商談CEPA時,必須以負面清單方式取代目前的正面清單。 

前海追上海 須「在岸離岸」兩本帳 

2. 粵港行政權力不對等 

香港作為國家的一個特別行政區,有獨立的經濟、財政、稅務等自主權,但廣東省在很多方面授權有限,形成粵港合作大門開,小門不開,或有了政策,細則無法落地的現象,影響到粵港服務貿易的融合。且不說金融行業因其特殊性受到限制,據說就連開一家百貨商店也要從中央到地方層層審批。因此有必要梳理廣東省與中央之間的審批權,廣東省作為粵港合作的內地一方,是否也應向中央要一個行政審批的負面清單。將部分權力下放到省,令兩地權力盡量對等,加快服務合作和融合的步伐。 

3. 利用前海建立金融防火牆 

粵港服務貿易合作中最具發展潛力的是金融服務業,然而跨境金融業極具風險傳導,因此利用前海建立一套新的金融平台制度,令到註冊在前海的金融機構既可以對港開放,順暢地開展跨境金融業務,又可以對廣東省內拓展金融業務。充分發揮前海作為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和「國家金融對外開放的試驗示範區」的作用。本人兩年前便建議前海採用「在岸」和「離岸」兩本帳的運作模式,前不久上海自貿區與人民銀行已就「兩本帳」的運作制定並公布了細則。廣東省必須迎頭趕上。 

這套制度對於前海,乃至今後廣東自貿區都十分重要,它實質上為金融跨境試驗提供了一個安全的金融風險防火牆,以便更多香港金融機構落戶廣東,或與廣東開展跨境金融業務。 

引進港商業法規 升級雙贏 

4. 法治是經濟創新的有力保障 

廣東省近幾年提出「產業升級換代」、「騰籠換鳥」、「發展現代服務業」,以及各項經濟科技創新等。創新涉及專利和知識產權保護,需要法律法規和誠信制度的保障。一個國家或是地區,律師佔人口比例的高低,決定了該國家和地區的法治水平,以及創新能力,目前,中國內地平均約每5,500人擁有一個律師,廣東省約每4,000人有一個律師,香港約每450人一個律師,美國每241人有一個律師,以色列是全世界律師人口比最高的國家,每149人就有一個律師。廣東省應加大自身律師隊伍建設,並擴大對港律師事務所的開放,引進香港的商業法規,為廣東經濟升級服務,實現雙贏。 

5. 粵港合作發展現代物流 

傳統物流靠深水港,比吞吐量。現代物流靠的是優質服務和多層次物流網絡。粵港目前有多個機場和港口,有覆蓋大珠三角地區的縱橫交叉之高速公路和鐵路,為現代物流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可以進一步整合。如果粵港加強合作,發揮各自優勢,與上海洋山港錯位發展,建設國際一流的現代物流樞紐前景光明。(1)粵港海陸空貨物實行一體化連運和轉運,提供高效優質通關服務。(2)建設大數據的運輸載體調配系統,開展飛機、船舶租賃等。(3)建立航運保險、再保險、分保市場。(4)允許物流區內船隻採用雙重註冊,以方便船運。(5)銀行結合發展現代物流和航運的相關融資配套。(6)在粵港澳自貿區成立前,先利用現有的保稅區進行倉儲。(7)法律上與香港法律接軌,該物流區內船隻在世界各地發生風險,按照香港相關航運法律去做,可以到國際仲裁庭仲裁。 

粵港取長補短 點只1+1=2 

6. 利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提升粵港服務貿易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可以為廣東省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務,其中最主要的是4個方面:(1)企業融資。廣東省企業只要內部放開,企業可大量利用香港直接融資平台進行融資。(2)財富管理。目前廣東已有很多高端客戶在港開立理財帳戶,廣東省最有條件成為QDII2(Qualified Domestic Individual Investor,合格境內個人投資者)的試點地區。(3)人民幣跨境結算。近兩年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呈井噴式增長,其中70%經香港結算。粵港在人民幣跨境業務多元化方面大有作為,如市場對跨境抵押貸款需求就很大。(4)企業走出去。廣東企業,特別是民企,如果要走出去,香港可為其提供併購項目對接、專業諮詢和併購融資便利等一條龍服務。 

粵港深化服務貿易合作,並非1+1=2,而是相互取長補短,強化競爭優勢,以文化產業為例,美國文化產業佔其GDP的比例高達21%,中國僅佔2%。由此可見,粵港加強合作潛力巨大。 

撰文:
謝湧海 中銀國際英國保誠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
深圳市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諮詢委員會委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