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鑒今——從古地圖看釣魚島的歸屬” 專題講座活動總結
中國國家行政學院(香港)工商專業同學會“以古鑒今——從古地圖看釣魚島的歸屬”
專題講座活動總結
2012年9月20日晚19點整,國家行政學院(香港)工商專業同學會特邀古地圖收藏專家譚兆璋先生、香港歷史學會會長呂元聰教授于香港中華總商會大禮堂隆重舉辦了一場主題為——“以古鑒今——從古地圖看釣魚島的歸屬”的精彩專題講座。此次講座信息量大、涵蓋內容廣,吸引了國內外各大媒體前往會場進行現場採訪報導。
譚先生現任香港馬可波羅地圖館館長,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高級顧問,中國地圖出版社顧問,北京大學客座教授。在講座上,他向行政學院的各位同學及媒體單位展出了其從全世界收藏到的30多幅國際古代地圖及極其珍貴的歷史圖片。
在當晚展示的古地圖中,其中一幅為1794年的英國航海圖,圖上“釣魚臺”的音譯,用的就是閩南語拼音。而另外一幅在1752年由法國傳教士用當時最精密的測繪方法繪製的重要古航海地圖上面,也繪有“釣魚島”的同音字樣,其譯音用的竟也是閩南話日常用到的發音。譚先生介紹說,這是由於釣魚島毗鄰臺灣——臺灣一帶的民眾習慣用閩南語,而當時的外國傳教士就是從臺灣一帶的漁民那裡獲得釣魚島的相關資訊,因此他們就自然而然地使用閩南語譯音來標注這些地圖。
另一幅1752年時的英國古航海圖則更為清楚地列明:由臺灣基隆鎮前往“琉球那霸港”的航線中, “釣魚臺”正是航行的標誌島。由此可知,“釣魚臺”在外國人眼中素來屬於中國大陸的部分。還有一幅1785年來自法國的航海圖記載著,早在當時,臺灣基隆與釣魚島之間已經出現了航線,供漁民往返於釣魚島地區進行日常捕魚活動,以維持生計。且標注顯示,那時的釣魚島也已經成為了國際航標島。
講座結束後,李耀新主席親自以訪談形式採訪了譚、呂兩位先生。兩位元老接著就釣魚島爭端問題進行了詳談。香港歷史學會會長,香港大學歷史系前系主任呂元聰教授更是從歷史學的角度為在場的同學們分析、解釋了釣魚島事件一系列錯綜複雜的歷史緣由。
呂教授表示,我們要尊重歷史留下的證據。古地圖雖能夠證明一些事實的存在,然而,它們的力量卻還遠不能幫助釣魚島順利回歸祖國。而這一切,是由無數歷史因素所造成的。比如二戰後期開羅會議《開羅宣言》的宣佈這個特殊的歷史時期。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原本已經和臺灣達成一致,要求日本交還佔領自中國的所有領土,比如臺灣、澎湖及滿洲(包括釣魚島)歸還於中國。然而那個時期又恰恰趕上中國內戰,國共不和,故臺灣當時無暇顧及釣魚島的主權問題。孰知正是這一小小的“疏忽”及常年積累下來的其他歷史因素,造成了今天的釣魚島爭議問題。“從開羅宣言的宣佈開始,我們國家就一直在爭取順利回歸釣魚島,但可惜由於各種因素的干擾,這個夙願一直未能實現。”呂教授表示。
呂教授認為,在簽署《馬關條約》之前,釣魚島就一直是我國的領土。而條約的簽署不能就這樣把釣魚島從中國的版圖中割裂出去!因為它是侵略者的戰利品,日本完全應該按照《開羅宣言》中所要求的,把原本就是中國的釣魚島還給中國!順應真實的歷史!
對於是否需要用武力來解決釣魚島爭端,呂教授也向同學們發表了自己的想法。他認為,動用武力並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在這個政治、經濟、軍事格局都相當複雜的當今格局,中日最好不要開戰。最能夠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兩岸政府聯手,利用釣魚島本身的歷史優勢,要求日本按照真實的歷史歸還釣魚島。
同時,呂教授也堅決表明,釣魚島的歸屬問題,不僅僅是一個島嶼的問題,而是嚴重涉及祖國廣闊領海的主權問題,所以我們絕不能輕易放手!
從百年前的中日甲午戰爭到二戰後期的主權歸屬爭執,從日本右翼篡改歷史到如今奪島的“釣魚島四大謬論 ”,講座現場重播的一幕幕歷史真相與現時糾葛無一不深深撞擊且刺痛了現場每一位同學的心。經過長達兩小時的釣魚島歸屬問題的講座,同學們不但對於釣魚島問題從地理到歷史均有了更為詳盡與理性的認識,也更是增強了釣魚島成功回歸祖國懷抱的迫切心情與愛港愛國情感!
此外,特別感謝洪小蓮理事為此次講座提供的內容全面且製作精美的PPT檔案與何家渭先生提供的釣魚島歷史圖片。
中國國家行政學院(香港)
工商專業同學會
二零一二年九月二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