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報] 回歸十五年中港關係事實與偏見(上)
  • 2012-07-16 00:55
回歸十五年中港關係事實與偏見(上)

夏去冬來,香港回歸祖國已經過去了十五個春秋。這些年,在基本法的保障,和國家的支持下,香港在各方面均有長足的發 展,我們除了為港人的自強不息感到自豪外,亦應該感謝國家的支持。最基本的,在憲法上,從國際慣例上,中國自英國手上收回香港,國家是有權要求香港納稅, 跟隨中央政府的政策,高度介入香港的發展的。然而,國家充分考慮到港人的意願,為了維護港人原來的生活方式,中央領導人開創性地為香港訂立了「一國兩制」 的政治社會制度,賦予香港高度自治的權力。筆者以為,這顯示了中央領導對港人意願的高度包容與尊重。

可惜,由於種種原因,部分港人始終對中央政府存有誤解,加上個別傳媒的推波助瀾、煽風點火,筆者留意到,部分港人的偏見已惡化為情緒上的偏執,距離客觀的認知、判斷愈來愈遠,長此下去,只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內耗,導致社會撕裂,絕對不利社會和諧。

例如,有些人認為,回歸後香港的言論自由倒退了,這符合事實嗎?近十多年,幾乎每天都有報刊以頭版的篇幅來批評政府, 讀讀報章內的評論,批評國家或特區政府的文章無日無之,而網上的天地就更加自由,近乎「無王管」,這是缺乏言論自由的表現嗎?事實上,在英殖時期,本港報 刊絕不會如此放肆的,它們對殖民地政府基本上均十分客氣,可見,認為香港的言論空間縮窄了,絕非客觀事實。反之,回歸後,各國駐港領事和海外的組織,甚至 美國國會仍不時評論香港的政制發展,而我們的所謂民主派和部分傳媒,連海外政治團體指點本港事務也能夠包容,卻無法容忍幾乎無公權力的中央駐港官員偶爾的 一、兩句評論,每當中央駐港官員發表一、兩句看法,民主派及部分傳媒必定群起攻之,一連多天口誅筆伐,這又是否公道?中央駐港官員並無行政權力干預本港事 務,事實上也不應該,但我們應該尊重他們表達意見的權利,無論如何,多聽意見也是好的。

‧香港城市大學榮譽院士暨首屆傑出校友 范家輝‧

中國國家行政學院(香港)工商專業同學會
范家輝

附件

  • 12_7_16_成報 - 回歸十五年中港關係事實與偏見(上).pdf

    pdf / 1.3 Mb
返回頂部